259
浏览从台州到土楼景区,有九百公里路程,为了不至于疲于奔命,我们腊月二十九下午出发,在莆田宿了一夜,次日去湄洲岛玩了一上午,下午继续赶路,晚上19点赶到了预订的宾馆南靖感恩庄园。
这是一家夫妻店,老板黄智辉是本地人,看上去很朴实。老板娘晓静是从漳州嫁过来的,颇有几分灵气,待客很随和,一见面就成了熟人。老板娘说春节期间会很忙,明天妹妹来帮忙,还说妹妹是个在校研究生。次日回到宾馆,老远看见大门口有个秀丽的女人,以为是晓静,叫她没答应,于是知道这便是晓静的妹妹了。两人很像,只是妹妹更年轻漂亮,很招人喜欢。
感恩庄园坐落在田螺坑景区一个海拔930余米的小山包,是一个三层楼的大四合院,外墙涂成类似于寺庙的土黄色,产生了一种降低老板赚钱预期的效果,墙上挂了一些略有禅意的书法,据说是一位宾客写的,由此可见这对夫妻其实并不简单。店里的硬件并不理想,但是我们还是在这里住了两夜,而且我还想推荐朋友们去看土楼时不妨也在这里住住。
闽西土楼分布的范围很广,游人只能择其要而览之。我们决定初一上午着重看田螺坑景区,下午游玩云水谣,初二上午去永定,初二下午前往厦门。
对于这次考察性旅游,总的感觉是不虚此行。
一,初步印象
由于我们是晚上进入土楼景区的,所以没有什么感觉。第二天出门发现,在这个区域土楼并不是稀罕之物,经过的村庄几乎都能看见,土楼应该是当地居民普遍的居所。网上所查到的土楼景区,只不过是比较典型而已。
可能确定的是,这个地区相当不发达。沿途所见,既没有大面积的农田,也没有像样的企业。一般的土楼,墙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文革时期的标语,如“苦战三五年,建成大寨标准县。”进入土楼,从院子以及窗户、门缝可以看出居民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和其它器物,服装也很初级。一些土特产,如果不靠近景区价格也很便宜,如我们因走错路,发现普通地段直径20公分左右的柚子十元钱可以买三个,而我们台州一个都买不到。
普通的土楼依然是居民的住房,那种陈旧、简陋与破败,可以判断他们的生活质量很低。但是那些规模宏伟的土楼,分明在向人们述说曾经的辉煌,因此,此地历史上的景象值得探索回味。
二,土楼起源
土楼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迁徙到闽西,在与本土人融合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械斗,同时这里地老天荒,常有匪患,因此,建土楼是为了预防外族侵犯和土匪抢劫。但是来自漳州的一位土楼专家曾五岳先生却说,漳州一带民众建土楼最主要的目的是抗倭。说最早的土楼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知县刘天授修篡的《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广东廉州知府、海澄人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个专用名词。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 当时土楼仅仅出现于九龙江下游两岸,当时倭寇从海上登陆,沿九龙江迅速向内地流动,官兵猝不及防,自身难保,百姓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建造土堡、土楼以抵御。但是南靖非常典型的裕昌楼,据考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与“嘉靖”年间不符,而且规模这么大的土楼,决不是第一座,因此抗倭之说似乎难以成立。何况《漳州府志》说“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以此看来,建土楼的目的应该是防匪、防盗、抗倭、防虫兽兼而有之。总之,那时候这一带很不安宁。
三,土楼特点
人们比较看重的是圆形土楼,我想也许这是因为圆形楼与普通的房子差异更大的缘故,而事实上土楼有圆的也有方的。圆楼和方楼的共同点是外墙都是用当地的泥石夯筑而成,区别在于房间的结构有所不同。圆楼除了公用楼梯以外所有的房间几乎是一样的,而方楼则需要转角。方楼的优点在于房间结构比较好,而圆楼的优点则在于不容易找到突破口,也更加牢固。
我们所看到的土楼最矮的有三层,最高的有五层。通常一楼做厨房,二楼做粮仓,三楼以上做卧室。据了解,土楼的建设者主要以家族为单位,因此土楼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建楼时家族的人口状况。一般的土楼可住上百人,而永定最大的承启楼据说居住者最多时达到了一千多人。
土楼的房子全部是用木材建成的,古时候把搞建筑叫做“大兴土木”,这对于建土楼来说那是再形象不过了,因为土楼的建筑材料,除了土就是木。不但要用大量的土,也要用大量的木。在建筑学上土楼与其他房子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层一层盖上去的,而其他房子则是一根柱子撑到顶。因为是一层一层盖上去的,所以才能出现让我们觉得神奇的构造,如位于南靖书洋镇下版村的裕昌楼,每层的柱子都是斜的,这一层往左斜,则另一层向右斜,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东倒西歪楼”。其神奇之处在于看上去东倒西歪,却历650余年而不倒。至于如此歪斜的目的,却是不得而知。
土楼的结构通常以八卦形来设计,楼上楼下以公用楼梯做通道,因此楼上自家的房间也要上锁。每个房间纵深很浅,面积很小,其生活可想而知并不方便。院内有公用水井,也有在自家厨房打水井的。大的土楼院子中央建有附属用房,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作用通常作为祠堂、学堂和红白喜事场所。有些特别大的土楼,如承启楼,院中的附属用房有三圈,中央是祠堂,第二圈是学堂,第三圈做厨房。规模较小没有附属用房的土楼,则在正北留出几间公共场地承担这个功能。住在土楼的人宗族观念很强,内部管理规矩很严,具有浓重的封建气息,现在发达地区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虽然土楼住着并不理想,但是它却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就像一位日本考察者说的,从上往下看好像是天上落下的飞碟;从下往上看,仿佛是地上长出的蘑菇。从单体上看,像承启楼这样的大型土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从组合上看,像田螺坑的“四菜一湯”给人以无限遐想。如果没见过,我们真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此地的先民怎么会有如此的奇思妙想,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妙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