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浏览岩头村历时12年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西畴县的旅游业基础差,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起步最晚。用西畴县委书记蒋俊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白纸,反而带来了许多挥毫的空间。
初冬,西畴县阳光温暖,天空湛蓝,星罗棋布的小山包一片葱茏,绿色林海延伸至远方。位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前,大巴车一辆接一辆驶入。山顶观景平台的逐梦亭前,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留影。逐梦亭两侧的对联“惊叹荒漠变绿野,笑见僻壤披彩虹”则引发多少感慨。
“新时代‘西畴精神’,就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西畴最大的一张旅游牌。”蒋俊说。将旅游开发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相结合,西畴县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康养旅游目的地。
励志西畴: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
兴街镇戈木村委会岔河村口,一面3米来高的红色墙壁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展示着1955年毛主席《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308字批示。1955年,毛主席在西畴县上报的东升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上作出批示,并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6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这一批示成了“西畴精神”的“传家宝”,时至今日,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这里学习,参观东升公社旧址。
位于新马街乡街心村小组的大江东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2013年被命名为文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江东革命老区陈列室里,参观者众多。“我们正在以‘红色基因’‘西畴精神’为内核支撑,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张牌。”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美明介绍道,依托“毛主席批示的地方”开展红色教育,依托大江东革命老区、南疆烈士陵园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自今年7月30日省委作出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决定后,不到半年时间,全省各地到西畴学习的人员达3万多人次,最高一天达20批次1000多人。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8天时间,到西畴的游客达20余万人次。
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在当年炸石造地的地方,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指给记者看地里大石上刻的“第一炮”几个大字,一旁的小山上竖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红色牌匾。30年前,西畴蚌谷乡木者村为摆脱贫困,于乱石丛中点燃了炸石造地第一炮,诞生了“西畴精神”的雏形。现在,这里已建设成为“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还有占地800平方米的摸石谷展览馆正在建设中。
西洒镇岩头村,道路旁高耸的峭壁上镌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实干”。“历时12年,我们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劈出了4米宽进村路!”村民小组长李华明说,现在正与村民谋划开办“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村里的“最后一公里”展览馆也正在建设。
红色基因、奋斗精神让西畴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全县已建设22个“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
占地面积6亩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坐落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内,建有寨门、停车场和公厕,馆内有展示区、影视资料播放区、游客休息区等。参观者跟随讲解员,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宣传片,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畴荒漠变绿洲的过程。
展览馆与“一部手机游云南”大数据监管平台连接,自201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各类学习团队1000余批次,接待40000余人。目前,公园以国家级石漠化治理示范点为核心,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一个西畴精神展示馆、一条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及旅游综合服务区。
田美明介绍,西畴年内将启动建设投资约6000万元的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将建设酒店、食堂、研讨厅、职工宿舍及民宿区,预计2021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康养西畴:喀斯特绿洲旅游开启新篇
曾经“树木砍光、姑娘跑光、水土流光”的三光片区,通过石漠化治理,如今地面、山头都被一层层绿意覆盖。2018年,三光片区成功申报为“西畴石漠公园”,2019年公园被国家林草局批准为国家石漠公园。昔日的“不毛之地”,现如今发展起了喀斯特绿洲旅游,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依托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发展旅游的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鲜瑞农家乐内,主人高仕仙正忙得不可开交,快到饭点了,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订餐电话。农家乐主打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食材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蔬菜,绿色新鲜。如今农家乐被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定为县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
村里的“过云山居”民宿,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16个房间,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民宿里还有农家厨房,3个包间,2个大厅,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目前,多依坪村还有20户村民正在积极建设民宿。
2019年,西畴县提出将大洞、岔河、达噶、戈木、江龙村、多依坪村、罗汉冲、老黑箐、岩头村、汤谷村10个自然村建设成为县里的首批美丽乡村。
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汤谷村,全村78户人家,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壮族民居建筑群。从2013年开始,西畴县政府出资,采用独具壮族特色的传统土坯房“二滴水”营造结构和“杆栏式”建筑风格,对汤谷村进行房屋改造;并修建道路、停车场、滨河步道、旅游厕所等,使村子焕然一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凸显。
老黑箐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0.3万元,实施花山、斗牛场、人行石梯、斗鸟场、陀螺场等民族特色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加快发展。仅2018年花山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以上。
田美明告诉记者,今年10月,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畴召开,针对民宿发展,县里推出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下一步,要依托“西畴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