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浏览“一派西湖”,多么有诗意的地方,是不是很吸引你呢?那就赶紧来,乘着秋风,欣赏一下曲靖市马龙区大龙井湿地公园,一派西湖的旖旎美景吧!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马龙区依托古时八景之一的“龙湫夜月”,打造的大龙井湿地公园的美丽景观,在这个清秋季节,这里千亩荷花园内荷花正迎风怒放,亭亭玉立,还有位于荷塘边南面的千亩向日葵,也正向阳花开。
“龙湫夜月”,据《续修马龙县志》载:“即大龙井是,灵泉滟滟,桂魄晶莹。俯而窥之,玉盘一珠。”大龙井在县城南边约两公里处,旧时在村旁有两眼出水龙潭,泉水清澈见底,岸边树木苍翠,垂柳倒映,景色宜人,是马龙历史上八景之一,冠名“龙湫夜月”。当年亲眼目睹其景致的文人雅士以此为题材尽情讴歌赞咏,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明代马龙举人陈瑞麟在《咏双龙潭》诗中这样写到:“龙窟比邻共一隈,天分灵窍此中开。月明夜铸双金镜,云暗朝笼两玉杯。并贮琉璃滋下土,均瞻龙甲起春雷。”诗文对龙潭外形、景致进行了盛赞,比喻恰当,堪称一绝。清代马龙举人杜诠在《龙湫夜月》诗中这样写到:“带廓邻村住一龙,素娥来戏水晶宫。烟净蠙珠浑可掬,萍合玉镜乍迷踪。岸柳嚲绿池清浅,锦鳞乱吹金波转。狂欲捉之为杂佩,飞向青天怅然退。”该诗文意境优美,景物描写贴切,充满想象,极富诗情画意,倍受后人推崇。
从以上诗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古时“龙湫夜月”的景致是如此美轮美奂,这里皓月当空,树木森森,柳树倒垂,泉水清澈,波光粼粼的美景浑然天成,引人入胜。如在月圆之夜,邀上几个执友,到此观景赏月,岂不是一件幸事。
民国时期,为根治水患,灌溉农田,曾经修筑了龙潭堤,且在其右边建有观稼楼。据《续修马龙县志》载:“观稼楼,民国六年(1916年),知事王懋昭捐廉,建于龙湫夜月之右。”观稼楼建后,王懋昭撰写了《录观稼楼落成序》一文,文中这样记述:“乙卯秋,余守是土,出观南亩油油多稼,窃喜人得利。既而农人告余曰:南亩地水旱均成患。水则河道隘而受淹没,旱则龙潭低而少灌溉。欲除此患,非有司为之疏河筑堤不可。于丙辰春先率邑民筑龙潭堤,甫月余而功峻。潭水从而增涨能灌田亩数百,旱患得稍减。复于丁巳春建楼三楹于潭上,楼下置国民学校,楼上从俗请设龙王位便农民之祈祷。楼将成,众绅祈余命名。余曰:吾人之建设必求有利于民,固非徒游观计也,此楼应名曰‘观稼’。”
从文章记述内容可清晰知道,当年,马龙县修筑龙潭堤、建观稼楼的一些来龙去脉。还能看出王懋昭是一位体惜民情、爱民如子、重视教育、执政为公的名宦。清代马龙举人查奉璋还为观稼楼题写《观稼楼石阶联》一幅:“玉露当阶,一滴清凉消暑气;云龙带雨,半天飞舞润黎民。”此联应为观稼楼文化内涵的点眼之笔。
随着马龙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了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元素,以此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城内一条从南门大桥至马龙二中道路被命名为“龙湫路”,因这条道路紧靠龙湫夜月,也许就是“龙湫夜月”历史的延续吧!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马龙区按照打造“三区一地”总体规划布局,逐步完善城市生态配套功能,依托大龙井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规划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将与龙湖遥相呼应,作为马龙城市公园“两翼”。大龙井湿地公园荷花园片区、向日葵片区、垂钓片区、龙湫映月观赏亭和生态岛,致力打造集“赏花、采摘、垂钓、餐饮”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并将通过开展“荷花节”、“莲子采摘节”等活动吸引四方游客,提升马龙知名度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闲暇之余,邀约几个伙伴,来这里散步、赏景,其乐无穷。不时又想起前久荷花刚开时写的一首《龙湫荷塘》小诗:“龙湫夜月起荷塘,荷叶田田育菡萏。春风十里不如你,馨香盈袖荷塘间。君赏美景何须留,慢步小径昙花现。偶遇白鹭翩翩舞,晚霞几缕映天边。”些时读来,也别有一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