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浏览33年前的冬天,我出生在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张掖。
这个地名取自“张国臂掖 以通西域”的西域古城,有着塞外江南的美称。记得以前很多人跟我说甘肃缺水,可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虽然也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缺水的地方,可是我父母的家乡确实瓜果丰富,从未让我有过缺水的感觉。
这次,我从兰州前往嘉峪关的飞机上,让我真实的领略了甘肃的“旱”。飞机从兰州机场起飞,我把脸贴在飞机的窗户上往下看,我看到了连片的沙漠和戈壁荒滩,甚至天的那头也是戈壁。那一点点绿色,在地面上也许觉得大的不得了,可是在天上,这点绿色与那些苍茫的黄沙比起来,显得是那样的羸弱。
如果是在其他地区,那么小小的一条双向俩车道的路在飞机上根本就看不到,可是在这大片的沙漠里,我不仅看到了那条黑色的生命线,而且,第一次的体会到,什么才叫“笔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开着布加迪,在这荒漠中将油门踩到底,任凭风沙跟随我身后,那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
飞机终于在一篇绿洲中落地了,我走出飞机,远远的看到南边的天上有着一片片模样诡异的“云团”,我摘下墨镜,哈哈,哪里是什么云,是祁连,是那滋润着这片土地的雪山。
在戈壁荒滩上奔跑了227公里后,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我7年没有来到过的土地。虽然七年没有回来过,可是一落地,我嘴里已经冒出来那熟悉的方言了。
这次是继2002年我回张掖过年以来,第一次回到这里,而且是因为公干开会回来的。
哎,人啊,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说什么忙啊,回不来啊什么的,可仔细看看,这回来一趟,似乎就是这么简单。当然,由于是公干,闲逛的时间自然就短了许多,所拍下的照片,也非常有限,但是我还是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的景致。
西北有句老话叫:“沙窝里长出金蛋蛋”,经过西北人民的不懈努力,他们果然在沙漠里种出了高品质的马铃薯。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是如何描述西北放羊老汉的吗?
这张图,可以让你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了,呵呵。
南望祁连
这里是我每次回家必去的地方,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室内释迦摩尼泥塑涅槃像”。呵呵复杂吧,这就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争个第一,千方百计也要整出来。
不过,这个佛寺还是非常有些说道的,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也算是不枉此行。
当地人说,江泽民之所以几次来张掖,主要就是为了朝拜这里的大佛哦。
“不二法门”,也许是西北的风沙太大,也许是岁月磨砺的太久,原本艳丽的寺门,已经斑驳异常。但是,我们还是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