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浏览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与唐王关系亲密友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双方的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唐西川节度使牛从在其《报坦绰书》一文中说:“我大唐德宗……悯其倾诚向化,率属来王,遂总诸蛮,令归君长,乃名诏国,永顺唐仪,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霭有化风,变腥膳蛮貊之邦为馨香礼乐之域”。唐王的目的,就是要以中原的文化思想来改变南诏文化。以至唐王朝大力资助南诏青年到中原学习,直接免费向南诏子弟传授中原文化。继而使南诏子弟“习书算,就业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参见牛从《责南蛮书》)。在贞元十年后的50年间,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对南诏文化政策比较优惠、开明,同时南诏虽成为强大的国家,但仍虚心学习先进的文化,因而派大批青年到成都乃至中原学习。这些学子回来,对南诏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又进一步密切了南诏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南诏大理国的统治者也积极主动地吸收中原文化。盛罗皮在元贞二十四年兴建城池,加强军事,巩固国防,效唐建寺观庙宇。如昆明的拓东城,巍山的巄屽古城,保山的拓俞古城。
建城
西山坝南诏城址—史称西源城,或腾充城,大约就建于这时的南诏王阁罗风“西平寻传”之后,为南诏节度使所辖,距今1200余年。西源城历经大理国至元代,相沿约600余年。是腾冲三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
结构和外貌
西山坝自然环境优越,是人类理想的聚居地。南诏大理国古城就分布在山地的中上部一带,海拔1700米,高于今腾冲城约60米,古城由外廓和内城两大部分组成,均于人工夯筑的巨大土城墙圈围。外廓为纵长方形,横约650米,纵约780米,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城墙墙厚12-14米,残高1-4米,可见夯土30余层。城区内最引人注目的遗迹当数纵横交错的大小街道,已辨明的共八条,按横三纵五排列。其中纵横两条中心大街在城区中上部呈“T”字形相交,路宽达17米,均用本地火山石铺成覆瓦形,两侧有排水沟道,建筑十分规范。除街道外,房基遗迹众多也是该城址的一大特点,房屋多临街而建,依照地形逐级而上,成片相连。其中以城区中上部的豹子窝台地建筑群最具特色,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总体面积近“回”字形,庭院正中为一高大方形土台,似为突出中心建筑而设。台基正面有一宽约2—5米的直道角接中心大街,其余各侧以北较低矮窄长的建筑台基连接环绕,布局设计具有典型的唐宋建筑规格,是当时以封建皇权为中心统治思想的再现。城址内外,各类建筑遗物俯拾即是,最常见的有:有字布纹瓦、牡丹纹瓦当、卷云纹滴水、莲瓣纹柱础、鱼纹脊饰、石雕佛像残片等。这些遗物多以巍山、大理等同期遗址中所出者相同,是典型的南诏大理国文化遗物。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腾越街道:腾越镇是县城所在地,位于腾冲县中南部,东经98°13,北纬24°12,海拔163米,东与五合、孟连相连,西面有西山坝熔岩台地与小西镇接壤,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来凤山与著名侨乡和顺为界,北与小西镇毗邻。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8℃,积温5000℃—6000℃,干燥度0.46—0.55,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2200小时,面积1…… 腾越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