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浏览眼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正值暑期,普者黑也迎来一年中游客量最高的旺季。而位于普者黑核心景区的仙人洞村大小客栈更是一屋难求。
景区未开发以前,仙人洞村就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彝族撒尼人聚居村寨。通过“美丽乡村+旅游+文化+扶贫”新模式打造升级版旅游文化产业,2015年,仙人洞村集体总收入3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是旅游开发前的100倍,达30000余元,是我省典型的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少数民族村寨。
乡村美了 村民富了
普者黑彝语为“鱼虾多的池塘”。登高眺望,湖面似一串长长的珍珠,熠熠闪光。
仙人洞村深藏其间,居住着196户彝族撒尼人,祖祖辈辈靠打鱼种地为生,贫困落后一直相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发普者黑景区后,仙人洞村很多群众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参与旅游开发并获得效益,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生活富裕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村民们认为手里有了钱,就应该推倒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像城里人一样建盖居住高楼洋房,一方面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希望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不仅仙人洞村如此,景区范围内的村庄同样如此,村民们不顾相关政策限制,模仿城市中高楼洋房的建筑样式,几年间,一幢幢各式各样的高楼洋房拔地而起,与景区环境形成了巨大反差,景区村庄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颇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元素逐渐消失,丘北旅游产业以及景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如何引导景区村民因地制宜依规而建,以实现旅游业及景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摆上了丘北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经过多次调研论证,丘北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丘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者黑景区民居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建设管理范围、建设要求、奖惩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各项细则。严格规划各种民族民居的建筑式样和建筑风格,同时,政府还成立工作队进驻村寨对民居建设工程进行把关并帮助农户协调贷款等各项事宜,稳步推进景区民居建设与改造的各项工作。
实现构想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任仙人洞村村长范成元拿出了“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的具体建设规划方案报政府审批后,开始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他们以村里2008年建成的“青荷园”这座独具特色的农家客栈为样板,说明进行民居改造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差别。经过耐心宣传教育,问题和矛盾一一得到化解,全村196户人家的民居改造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如今,走进仙人洞村,一组彰显撒尼人民族文化元素的建筑群映入眼帘。“以提高景区群众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景区品位为目标,突出地方文化和民居特色,通过整治景区村庄环境,努力打造生态良好、风格统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乡村旅游景点。”这一总体规划得以实现。渣渣呀客栈老板告诉记者,改造前客栈能住60多人,改造后只能住20多人,可品质大大提升,客房单价翻了好几番,经营客栈一年能获得100万元的收入。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发展旅游,仙人洞村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伴随而来的生态问题显现。为找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平衡点,丘北县一直在努力。
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22处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湿地公园,公园规划建设期为8年(2012—2019)。近年来,丘北县积极争取和投入资金1.32亿元用于普者黑湿地保护与恢复,完成8.1公里湖岸保护带建设及湖滨带植被恢复,恢复流域面山植被1631亩,水源源头治理恢复植被1369亩、封山育林面积2558亩;完成湿地公园范围界桩设置,采取退塘还湿、退耕还湿、环湖治污、村落整治、入湖河口治理等措施进行治理。同时,组织开展湿地公园及流域生态监测活动,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湿地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和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状况良好,水质保持在地表水三类,经调查新增鸟类9种。
与此同时,普者黑入湖河道治理工程、普者黑沿湖临水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的推进都为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今,仙人洞村的农户全部安装了隔油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排入排污管道进行处理,村内道路、照明得到进一步硬化、亮化、美化。在仙人洞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仙人洞村民居焕然一新,村内道路变宽了、村庄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仙人洞村因此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2015年被提名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民族文化 融合旅游
丘北县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白、回7个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着祭祀、风俗、节庆活动、民族歌舞、服饰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丘北县紧紧抓住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的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实厚重的人文内涵,以项目建设促发展、提品位、闯市场。一是文艺创作紧扣旅游发展主题。建成了文化产业项目库,组织编制了《收集抢救少数民族服饰》《僰乐普者黑》等项目,并得到省文产办的扶持。二是民族节庆紧紧与旅游文化结合。彝族“花脸节”、 苗族“花山节”、 壮族“祭龙节”、僰人“跳乐”、辣椒节等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各民族文化提升了节日活动的内涵,节日活动为旅游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平台。
丘北县正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龙头带动、旅游助推、民资撬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每当夜幕降临,仙人洞村广场就开始点燃篝火,民族音乐响起,村民载歌载舞。范成元介绍,仙人洞村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积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的“抢救”活动,安排文艺队骨干对原有的宗教文化和毕摩文化进行收编整理,编演了《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个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歌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如今,“游普者黑、住仙人洞、品撒尼民俗文化”的招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