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浏览黄南概况
世界唐卡艺术之都 / 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目的地
黄南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3年,现辖同仁、尖扎、泽库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县,共有33个乡镇、261个行政村、36个社区,全州总人口27.15万人。南北长235公里,东西宽175公里,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474.48万亩,耕地面积23.3万亩,林地面积788.63万亩。因位于黄河上游第一湾南部地区,故名黄南。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大陆性气候。州境地势以中部麦秀山为分野,南高北低,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南部泽库、河南两县是青南牧区,地势开阔,海拔在3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8~-0.3℃,无绝对无霜期,属于高原严寒湿润气候,有着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北部尖扎、同仁两县是半农半牧区,山势陡峻,海拔在1960米~4118米,年均气温6.1~8.3℃,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特别是黄河滨地和隆务河谷地光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着发展设施农牧业和种植业的良好条件。黄南州建立了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分别是热贡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州府隆务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
黄南地区藏语称“热贡”(意为金色谷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61年,“热贡”一词正式载入了汉文典籍。秦为西羌地,东汉末纳入蜀汉辖区,隋朝为吐谷浑辖区,唐中叶以后属吐蕃管辖,南宋时期先后为金国、蒙古汗国势力范围,元朝时期在黄南地区设立“必里万户府”。明末清初,热贡地区逐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1953年12月22日黄南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黄南文明发祥久远,早在四千多年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等相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驻足。黄南的藏文化更为灿烂辉煌,以隆务寺为代表的上百座藏传佛教寺院,集中呈现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丰厚底蕴,影响广泛而深远。而民族歌舞、藏戏剧目等构思奇特,气势恢宏,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藏族文化的精萃。如《松赞干布》等一批文艺作品在国内各类展演中屡获大奖,充分展示了藏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提高了黄南热贡文化知名度。
地理位置
黄南地处青甘川三省结合部,青海东南部,东北部与海东市化隆、循化两县为邻,东南部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碌曲、玛曲三县接壤,西北部与海南州贵德、贵南、同德三县毗邻,西南部与果洛州玛沁县相接。北距省会西宁市150公里,南距九寨沟景区610公里,处在西宁市至九寨沟景区的旅游黄金走廊上,素有青海“南大门”之称,是青海省连接大西南的战略“桥头堡”。境内省道203线纵贯全境,G0611高速已直达同仁,同仁至赛尔龙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随着西成铁路(西宁至成都)的开工建设,黄南将成为青海连接大西南的重要战略通道。
旅游文化
黄南是我国藏文化和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故乡,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区,已查明古文化遗址326处,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 处,历史上曾诞生了根敦群培、端智嘉等藏文化名人,被誉为安多藏文化中心,2024年黄南被批准为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4年黄南被列入国家藏羌彝族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全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旅游景点7处,省级旅游景点87处,国家4A景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5处,主要有集原始森林、丹霞地貌、悠久的宗教文化、大型水电站李家峡水库、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坎布拉森林地质公园,世界石书奇观和日石经墙,全国最大的唐卡、堆绣和泥塑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吾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宁木特大峡谷,青海最美河南蒙旗大草原等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唐卡、雕塑、堆绣、藏戏、石刻为主的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全州文化旅游业经营主体达到50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近3万人,2024年黄南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024年全州文化产业收入7.8亿元,增长20.7%,接待国内外游客5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