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浏览晨曦微露,湖水拍岸。踏上时光栈道,凭栏远眺,一泓深蓝漾碧波,袅袅薄雾撩人面。
夕阳斜照,晚风轻拂。漫步抚海湾花海间,一边是琉璃万顷抚仙湖,一边是娇艳欲滴花成片,仿若秀美山水画中人。
暮色四合,荷塘月明。荷花深处宾朋围坐,天幕之下谈笑风生,诗意之栖演绎人间烟火。
这里是澄江,山水相拥,旅游胜地。近年来,澄江市坚持旅游强市战略不动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2022年三次产业比重为9.3:19.7:71。今年,澄江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紧盯文旅消费破局目标,全力加快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增强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1至8月,全市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4亿元,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0.71%、33.94%。
业态新——旅游新模式 开启新体验
空中,乘着滑翔伞自由飞翔,远观青山、俯瞰仙湖。作为全省唯一可以跃入山水之间的滑翔之地,澄江深受全国各地滑翔伞爱好者的追捧。
湖面,坐着帆船前行,清风轻抚脸颊。待风力增强,船长一波操作,帆船极度倾斜,水花遇撞击而起,让船上的人与清澈透亮的抚仙湖水来个亲密接触。
水下,穿上装备感受浮潜带来的自由感,没有地心引力的束缚,只有水下自在的漫游,与鱼虾相伴、与湖水相融,此时的你,没有了时间,忘却了烦恼……
抚仙湖帆船项目深受欢迎。 澄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业态、新场景,给人们带来新体验、新收获。今年以来,澄江市着力推进业态升级,打造精彩、丰富、特色、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推动观光经济、门票经济向品质消费经济转变。马房村、飞大田、小湾村等乡村旅游演绎浪漫花香、休闲自得;帆船、滑翔伞、潜水等项目相继落地,吸引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星光夜市、景宁“1571”特色街区等夜间消费场景多元丰富。中国第一个建在化石遗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馆运用数字科技打造3D体验业态,日前新推出AR眼镜,让古生物化石“活”起来。
澄江市还结合澄江藕、蓝莓、抗浪鱼、啤酒等特色产品打造“藕遇仙湖”IP,开发化石文创雪糕、仿真化石、化石盲盒等100余种文创产品,申请外观专利34件,“奇虾冰淇淋”等获“中国美丽化石”称号。
下一步,澄江市将进一步优化业态布局,按照“一湖为核、一城驱动、四区支撑、一环串联”空间布局思路,依托文庙、府学商街打造在地文化空间,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业态产品;打造南岸高原户外运动基地,深化东岸亲子娱乐、科普研学业态,提升西岸康养、夜经济业态,打造北岸网红打卡、休闲度假业态;沿湖依托马房村、小湾村等成熟项目,积极谋划三百亩、红石岩、东西海边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加快推动“复兴明日之滇农文旅融合”项目。
同时,引导现有的餐饮、住宿、水上项目等业态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提质转变,做优旅游住宿业态,做特旅游餐饮业态,做强水上游船业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研学、劳动实践、露营、房车营地等特色业态,积极培育户外运动、康养、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产品精——世界级名片 引流效果佳
化石地是澄江市拥有的又一世界级名片。
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目前发现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分属20多个门类、300余个物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市树立精品意识,将旅游产品做细、做优、做精,做成蜚声海外的旅游品牌。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自2020年开馆以来,已成为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通过采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高科技互动展陈方式,相继推出文创产品、研学产品、4D影院等,迅速成为省内外知名网红打卡地。今年7至8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接待游客26.93万人次,同比增长76.02%,环比增长175.32%。
化石地博物馆是玉溪市、澄江市近年来倾力打造的重大文旅项目——寒武纪小镇的一个文旅项目。
寒武纪小镇由上海百汇星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10亿元建设,以“生命起源地、生命衍生地、生命延续地”为定位,总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集澄江化石博物馆、动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湿地公园、度假小镇、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区于一体,聚力打造中国首个地质遗产旅游度假小镇、全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目前,各个子项目正在全速建设中。
海豚表演、马戏表演、研学探秘……每逢节假日,寒武纪小镇人气爆棚。国际大剧院是集马戏、舞台剧、演艺于一体的文化演艺平台,可同时容纳6000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马戏表演场馆;海豚之家是小镇的海豚科普基地,里面有国内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海豚,并且可以零距离接触海豚宝宝。海豚之家、翡翠湾酒店、海豚湾酒店、抚仙湖国际马戏大剧院、彩虹商业广场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75.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
大项目撬动,文旅加速跑。澄江将在产品精、品质高上下功夫、求突破。在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方面,持续提升抚仙湖和化石地两大世界级资源品牌效应,实施人均旅游消费倍增计划和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集澄江藕、蓝莓、抗浪鱼、啤酒、化石文创、马房村风筝等特色产品,打包推出澄江伴手礼;以澄江旅游护照为载体,引导沿湖各景区景点以及优质餐饮、民宿串珠成链,延长游客在澄江的停留时间;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加快推动广龙岚山农文旅融合项目,延伸星光夜市夜间经济产业链条,依托龙润园特色街区、广龙星光夜市和景宁“1571”集市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开展各类经营促销活动,举办夜骑、夜游系列夜间活动,推动夜间经济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
活力足——产品形态多 集聚效应显
立夏节、傩戏文化节、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吸睛“圈粉”,今年澄江举办节庆活动108场次,吸引客流50万人次;
化石博物馆古生物研学、四季农庄劳动实践、广龙农文旅融合等特色鲜明,今年全市各类精品研学体验线路接待游客199.8万人次,实现营收1.12亿元;
抚海湾、红沙滩、太阳山网红栈道、网红公路S湾、湾子沟等网红打卡点有特色、有品质,吸引客流150万人次。
今年,澄江聚力文旅消费破局发展以来,随着业态升级、产品创新,旅游市场魅力彰显、活力十足。全市推进圣爱中医、泰康七彩田园、寒武纪畋野田园综合体等“旅游+”业态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产品品质。以广龙小镇星光夜市、景宁“1571”集市为主的夜间经济活力释放,其中广龙星光夜市接待游客71.29万人次,夜间消费场景逐步丰富,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热闹的星光夜市。 玉溪市文旅局供图
“旅游市场火不火,既要看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还要看市场主体敢不敢投资。”澄江市委副书记、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主任介绍,今年以来,澄江市着力招大引强,引入欢乐大世界、海城集团、万科集团、融创集团等企业投入文旅项目开发。着力助小育特,扶持本土小微、特色企业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6334户,同比增长16.54%,比2022年底净增2445户。全市还着力培优扶强,目前,全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A级旅游景区11个。有3星级酒店1家,丙级民宿13家,形成多层次、多产业融合的旅游供给体系。同时,着力培育民宿品牌,小湾民宿村阑珊宿、卢梭、方寸间、大象书房、同尘院等民宿,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较强。
下一步,全市将紧紧围绕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强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引进奥特莱斯、化石博物馆“源宇宙”体验馆形成新的消费升级突破点,打造化石博物馆古生物研学、四季农庄劳动实践、广龙农文旅融合打造精品研学体验线路,以泰康养生园、中山医院运营推动康养业发展,激发市场新活力。引导本土企业打造企业品牌。积极引导支持莲心藕粉、德春藕粉、艾格啤酒、昊海蓝莓等企业培育本土品牌。积极引进知名民宿品牌,支持优质乡村民宿开展连锁经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精品民宿,满足游客多层次消费需求。高标准策划包装文旅招商项目,扩大融资规模,面向行业头部企业精准招商。
服务优——“大旅游”思维 多部门协同
村庄变景区、道路变风景、旅游厕所变网红打卡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居澄江、纵情山水。这源于澄江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部门凝心聚力创优服务、提升品质,让人们时时处处感受澄江温暖入微的服务。
今年以来,澄江市坚持“大旅游”思维,全域谋划、全面发力、全速推进,实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强化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运转,以游客为中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和网格责任制,统筹部门和街镇力量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在3个游客服务中心和主要节点设置11个旅游咨询服务站,节假日组织志愿者到景区、网红打卡点、主要交通道口等人流密集点位开展咨询、秩序维护、投诉处置等志愿服务。培养金牌导游队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抚仙湖湖景。 澄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老旧景区改造提升和绿美景区建设计划,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基工程,开展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基工程,新增停车场4个、停车位6000余个,投入观光摆渡车8辆、公交车47辆,开通旅游专线5条,主要A级景区和网红打卡点实现交通站点全覆盖;呈澄高速、东南绕城、澄川高速等外部连接高速实现全境覆盖;内部交通方面,中山大道、仙湖大道、环湖路、海新路等内部环线全线贯通,开通抚仙湖环湖公交东西线、市区至帽天山等5条旅游专线,投入新能源公交车47辆,设置115个站点,实现主要A级景区和网红打卡点全覆盖,“交通线”成为“风景线”。
澄江全力构建澄江诚信旅游发展体系,制定“红黑榜”制度,严格落实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建立游客退货监理中心,完成1480家重点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旅游投诉处置机制,涉旅投诉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