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浏览五台大寺位于苴力镇下辖行政村——五台村委会,是苴力镇域内儒、道、释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东南西,前瞻太极群峦,后依五台翠屏,东、南、北三面皆古木苍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谓“九州仙缘归佛地,五台玉案拱慈尊”。现存古建有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构成寺宇大院的南北两边的厢房、中厢和西厢房,还有原属寺庙养牲畜的北院,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1.36平方米,是弥渡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民国抄本《弥渡县志稿》中记载五台大寺的修建年代为明初,后清雍正、道光、光绪又增修扩建,民国13年(1924)及民国36年(1947),祥云桂花亭人普凤祥先后组织乡绅、信众对五台大寺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五台大寺达到了“三阁五殿”(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玉皇阁、孔子殿、南新殿、北新殿)的规模。寺内的观音阁、王母阁建筑风格独异,造型新颖,在我县现存古建0-中,规模仅次于德苴青云玉皇阁,这两阁样式规模一致,一北一南,以弥勒殿为中心,两相对称,观音阁三开间,面积125.55平方米;南北两山墙各开拱券门1道,通南北耳房;自金柱起,两次间镶隔板圆窗棂,明间装隔扇门6扇,额坊上装裙板,并彩绘西游记故事图。金柱至檐杠项间装天棚板,都有绘画题辞,一层明间立阁往八根,呈八边形,每棵阁柱高10米余,上檐阁项为八角盛式攒尖顶,阁项架斗飞檐,为1斗3翘,阁壁5面封闭,西北、正西、西南3面镶玻璃,采光良好,阁外四周绘以翔龙八仙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藻并正中绘阴阳太极图。
1947年,中央滇西地委下派同志到楚雄,南华山区收编地方农民武装,并到五台、德苴等地宣传武装斗争,先锋人普华受到先进思潮的影响,在先锋抱元村关圣殿组建革命武装,并担任大队长。大队成立后,先后在云华、德苴、寅街等地采取了革命行动。后经滇西地委的引导,1949年4月,普华队编入了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四大队,并驻扎在五台大寺。同年7月,滇西人民自卫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队第八支队。部队驻扎五台大寺期间,五台、先锋群众给予滇西人民自卫团积极帮助,不少有志青年还就此参了军。这一段红色革命历程,为五台大寺积淀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更为浓墨重彩的历史。2024年7月,苴力镇在此成立了“红色文化陈列室”,展出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四大队在五台整训期间的一些实物和史料。
2024年10月7日,弥渡五台大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伸阅读: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