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浏览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护国桥属于与护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纪念性建筑;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路均建于1919年,被称为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护国桥不仅是个纪念性建筑其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双孔石桥的桥梁建筑风貌,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于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为昆明市内重要的交通桥梁,桥身两侧为两个下沉式的小广场在2000年建成时,是市中心的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
护国桥位于护国路中段,始建于1919年,为纪念1915年云南首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而得名,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面东西两侧各嵌石雕龙头,桥拱穹顶上镌刻有:“护国桥民国八年孟夏月建造”的字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领导下,云南于12月25日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宣布云南起义,成立军都督府,编组护国军出师讨伐;在南方各省响应下,迫使袁世凯下台,取得护国运动的胜利。
护国桥、护国门、护国路建成之初,被称为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它们都是“反对帝制复辟,捍卫民主共和”的云南护国战争的纪念性遗迹。护国桥1952年在旧城改造时湮没地下,1999年在原址被发现并修复。
它们作为纪念性建筑都承载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
1、发生在1915年至1916年的云南护国战争史实;
2、护国战争遗迹的变迁反映了昆明民国初年、建国初期、二十一世纪初三段时间城市发展的变迁;
3、护国桥不仅是个纪念性建筑其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双孔石桥的桥梁建筑风貌,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
附录:护国桥广场再建记
护国门、护国桥和护国纪念标,形成护国广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与东风路交叉处。广场包括护国桥广场和文化广场两部分。
护国桥广场占地31111.56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为620平方米,是以17.5米宽的护国桥为中心,东西各建长32.5米、宽23米、深4米的下沉式广场,两侧各有29踩的台阶通至广场底部,利用两个桥孔作为人行通道。文化广场位于护国桥广场西侧,占地2029.01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仿古建筑,其中地下1441平方米,地上3283.5平方米。
护国门、护国桥与护国纪念标是为纪念唐继尧、蔡锷等1915年12月25日在云南发出讨袁通电,组成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而建。
护国门为四柱三开花棂铁门,长18米,高5米,上部栅栏式,下部铸图案。50年代拆昆明明代砖城时,护国门拆移作工人文化宫大门。文革中建"红太阳"广场,护国门又拆除。1995年新筑台基及护栏,护国门立于原址偏西,占地约700平方米。
护国桥修建于1919年,桥是一座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长23米、宽17.5米,拱圈边、分水台边、桥沿和栏杆体现出幽雅的欧式风格;龙头、龙尾和象头则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1952年因旧城改造被填埋。1999年1月20日在电缆隧道施工中护国桥被发掘出来。
护国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蔡锷将军
护国纪念标原立于近日楼,50年代拆近日楼时拆除,1995年建在护国门前。标身三棱锥形,铜铸,通高8.4米,侧面阴刻"护国起义纪念"字样。四方形石雕基座边长2米,高1.5米,周刻护国起义始末碑记及浮雕。
1999年6月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护国桥。建设工程由盘龙区承担。盘龙区委、区政府组建了护国桥工程指挥部,全面展开工作。广场建设共需使用土地5140.57平方米,涉及天恒大酒店、云南省邮政储汇局和南屏服装厂等单位及部分私房的用地,在多方面努力下从1999年8月10日到9月10日共拆迁26户,拆迁危旧房5600平方米。
护国桥广场工程建设经招标,由铁道部十五局第四工程处承担主体工程建设;陆良大地石材公司承担石材辅砌工程;昆明建龙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由市政质检站和市质检站分别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由盘龙区绿化处承担配套的绿化工程建设。
护国桥广场绿化设计力求与护国桥旁边天恒大酒店的绿地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和谐自然的景观,同时保留了原来春漫公园的1株景观树小叶女贞,新植桂花2株、杏树2株、铁树3株、黄杨球12丛、洒金千头柏4100株、各种草花及五色草4000株,早熟禾草坪440.37平方米,马蹄金草坪20.07平方米。草坪采用立体式种植,独具特色,体现了护国桥广场旧貌换新颜的优美环境。
护国桥下沉式广场于2000年4月11日竣工,文化广场于2000年10月竣工,工程总投资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市政府承担500万元,其余由盘龙区政府承担。
护国广场既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护国起义"的纪念地,又是城市绿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