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浏览金灿灿的田野、沉淀淀的稻穗,一直是人们心中最美的景色。因为与其它秋色不同,这秋色是色香味俱全的,能满足人们视觉、嗅觉、味觉上不同的享受。
时近秋分,昌宁县城周边的万亩田园又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即将丰收的水稻为农田染上了金色,将坐落于坝子中央的县城和沿山脚分布的村庄连成一片。农民正忙着清理田埂、清除杂草,以干干净净的田园风光迎接又一个丰收年。
“昌宁只有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就叫昌宁。”山水田园始终是昌宁人心中最美的景观。因为田多地少,昌宁人对田园的热爱,是其他许多地方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对秋天飘满稻谷清香的田园,更是深受不已。
正是这份热爱,形成了人沿山脚居、田在坝中耕的生产生活传统,让为数不多的小坝子里,留下了为数甚多的田园。
昌宁温凉地区的水稻,一般都于秋分前后开始收割,到寒露期间基本收完。这段时间,城镇、村庄被金色的稻田包围着,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对嗅觉、味觉也极具诱惑。这个季节,昌宁的城镇村落里,到处溢满稻谷的清香。走进田园深处,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现在有了收割机,农民的劳动强度减轻了不少,丰收的喜悦随着声声机鸣,挂上了每一个人的眉梢。
在历史上,与昌宁这片土地结缘的名人并不多,但明代却有两位:大旅行家徐霞客和三大才子之首杨慎。
遥想当年,这样的遇见,是这片土地之幸,也是他们之幸。他们为这片土地才留下了重要记载,这片当时属边角地带疏于治理的土地上融入了质朴的自然而得以心安。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是故乡。” 杨慎的这话,应该是丰收季所写,满眼成熟的金色让他想到了远在新都的故乡和亲人,却又安心于这溢满丰收气息的土地。写这诗时,杨慎或早已醉于田头,醉梦里已将这里当成了故乡,醉得安然,笑得怡然,写得自然流畅。
其实,许多现代人都向往杨慎般生活,这对于昌宁这样的山区来说,其实是个机遇,留住田园风光也许就能让更多的人到这里寻找那份源于自然的心安。如果能在田园里吃上香喷喷的烧饭团、烧玉米、烧洋芋,肯定更能让人向往。
丰收节,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乡愁的呼唤。
昌宁人自古便有自己的丰收节,叫“尝新节”。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秋收结束每一次碾出新米后。选好日子碾出新米后,杀鸡煮肉,煮上一锅喷香的新米饭,祭天地祭山水祭祖先。祭完后得先给狗喂食人才能吃,因为传说中最先的种子是狗用尾巴从天上带下来的。
在昌宁,传统意义上的秋收,专指稻谷和包谷。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每个人都离不开主粮。丰收的季节里,田野里稻谷飘香,香气里有农民丰收的希望、新米饭诱人的味道,有孩子捉虫摸鱼的乐趣、成年人乡愁深处的情感。
昌宁,就是这样一个绿水青山间的乡愁故园,让更多的人如杨慎和徐霞客般,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寻得一个念念不忘故乡。在昌宁,最美的秋天,就是丰收的田野还有人们的笑脸。